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客家土楼

kejiaoshequ 2010-12-10 18:11:04 ——藏在闽西山野间的谜团 总第050期 放大 缩小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近年来,以福建永定、南靖等地为代表的福建土楼得到进一步修缮保护,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真正缔造者——客家文化

说到福建土楼,就不能不提到独特的客家文化,尤其是在客家文化的发源地闽西。

客家是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现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以至世界各地,根在中原。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1.2亿人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是客家人。在内地,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东南亚各国、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据客家学有关成果和客家谱谍表明: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约为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这片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不断往南迁徙,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闽西是中国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从众多的珍贵史料和族谱资料显示,几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先祖尊为南方始祖,把闽西作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闽西历史上是个典型且比较偏僻的山区。据考古发掘与史籍表明,闽西在客家先民未大量流入以前,是一片林荫深郁、瘴气弥漫、猛兽肆行的区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居于其中的人类只是少数刀耕火种的畲瑶土著。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甚至唐末黄巢起义军横扫中原至华南以东,闽西仍是一处世外桃园,相对比较安宁,因而成为中原移民逃避战乱,重建家园直至形成客家民系的理想与现实场所。客家先民每次从中原南迁时,都有不少人从中原直抵闽西。

由于客家移民迁离中原之际,正值中原文化经历过汉唐盛世而达到高度成熟和灿烂辉煌阶段,中原灿烂的文化和各中原优秀人才的汇集,在客家先民居住的闽西、赣南、粤西等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生存和发展,这决定了客家文化除吸纳土著文化之长外,更多的还是客观上对中原文化传统的固守与承袭。因此,尽管经历上千数百年的历史,我们从客家人的饮食、语言、民俗、以及建筑中,处处可见中原遗风——

走进土楼

在经过了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客家人终于异地开基,重建家园。他们根据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按照自己传统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出了神奇的住宅建筑物——土楼,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的特点。

以其整体功能而言,坚固厚实的土围墙,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出现各种矛盾斗争,或与大自然拼搏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土楼尤其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全楼活动中心。在此可以进行宗族议事,或婚丧喜庆,或接待亲朋好友,或宴请宾客及其他关系全楼人的大型活动;土楼天井是楼人工余休闲的好场所;大多数土楼有门坪,作晾晒稻谷和楼人与村民室外节日活动之地;楼内设学堂,体现了客家人重教兴学好传统;其他附属建筑如浴室、砻谷间、厕所、牛栏、猪舍等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的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折射出客家社会的风貌。

福建土楼之谜

提起客家土楼,最为有名的要数福建永定土楼了,这朵民居建筑中的奇葩如今已广为人知,大放异彩。而漳州的土楼虽然被世人发现的时间要晚于永定土楼,但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

走在闽西南的山野中,看着一座座“天外来客”似的土楼,不禁有点纳闷:到了明清时代,中国大地上的有钱人都在热衷于雕花门楼和园林艺术时,这里的富人怎么还在以泥巴为主要建筑材料,将住宅修得像一座座战地堡垒?看来整个闽西南山区不仅云雾缭绕,而且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建筑谜团呢。

福建土楼以龙岩的永定圆楼最早出名。漳州土楼发现的虽晚,但其精彩程度却丝毫不落后于其他地方。无论追溯土楼历史的久远,还是建筑形态的奇异多样,漳州土楼都给人更为丰富的遐想。据考证,漳州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当地人文的兴盛与中原旺族的一次次南迁紧密相关,当时只有富裕的人家才需要花大力气来保卫财富和生命的安全。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建筑巧合造就神奇

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

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这样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欢才怪呢。

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现代建筑专家来考察后,都叹服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在闽西南一带,建土楼的传统由来已久。比起砖石和木质结构,建造土楼的工序显然要烦琐许多。在大量生土中,要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并反复揉和、舂压、夯筑,建筑场面十分热烈,整个过程看起来不大像在盖房,倒像是在过节。

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有宽阔的活动空间,其温馨和谐的场景想想都觉得美。客家人喜欢土楼,还因为它有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在门面与实用性的取舍中,客家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实用。

土楼开发,保护先行

近年来,中国“申遗”工作持续火热。截至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全国共有世界遗产36处。令人心痛的是,“申遗”成功后,一些地方为增加财政收入,大肆进行旅游开发,导致一些世界遗产因此遭到严重的破坏,张家界、三江并流等世界遗产还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警告。在经过“申遗”十年长跑并最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福建土楼无疑将开始受到世人关注。然而,“世遗”土楼内的居民将何去何从?土楼能否躲避过度开发的厄运?旅游市场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列入“世遗”后,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如何进行呢?

一、部分居民或将外迁

据了解,目前福建尚存各类土楼4万余座,具体分布为:永定县2万多座,南靖县1.5万多座,平和县、漳浦县、诏安县、华安县各有1000余座。“申遗”成功后,楼内居民是否得整体迁出呢?

长期负责福建土楼调查和开发的当地官员林志诚介绍说:“福建土楼虽然数量众多,但此次入选‘世遗’的仅有漳州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以及龙岩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等处,总量不到100座。因此,楼内居民的住宿问题并未受太大影响。”

一切的文化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没有了人的行为,文化存在就没有了依据。福建土楼能够“申遗”成功,除了本身的建筑外,还因为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戏剧、音乐、人生态度以及农耕方式等文化。因此,福建土楼成为“世遗”后,原有居民大多不需要搬迁。当然,对保护范围内居民人口压力过大的,有计划的外迁安置还是必要的。

二、专项政策确保土楼不受危害

“土楼开发保护先行”。早在2006年,福建就出台了《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对不符合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其详细规划,妨害安全、污染环境或者有碍福建土楼文化遗产风貌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限期清理、整改,并要求各地将遗产保护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对那些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相关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后,福建土楼所在地也纷纷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保护措施。例如,漳州华安县就针对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玄天阁等重点保护区制定了《“大地土楼群”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定》。今后,有关部门对土楼景观的建设、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种植、养殖等设施和从事其他生产生活活动,都不得危及土楼安全和影响土楼环境风貌。

三、旅客数量将受限制

“事实上,现在福建土楼每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120万人次,永定县振福楼等一些著名土楼甚至创下两天接待万余名游客的纪录,这让很多专家感到担忧。”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重光说,“过多地从经济利益考虑是非常危险的。”

“福建土楼之乡南靖县,这个年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的山区小县,今年将有福建土楼旅游接待中心、塔下老松树休闲度假山庄等6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同时奠基开工,其用心路人皆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前,外界曾传说南靖、华安、永定等土楼集中县将大兴土木、吸引游客。对此,林志诚给予了否认。“2006年10月1日起,福建各地土楼已按照相关规定有限制地接待游客。对‘世遗’土楼,我们将禁止游客登楼,而鼓励远观。”

林志诚的说法在各地得到了印证。华安县文体局局长李金德说,针对土楼的保护措施,该县已成立了“大地土楼”管理处。今后,有关部门还将对到土楼旅游的游客进行限制,进入土楼的旅客数量每批次不得超过30人。永定县、南靖县等地旅游局负责人也表示将根据保护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接纳游客。

此外,相关部门也已针对进入土楼的游客制定出了管理条规。比如,游客如有危及土楼安全或有碍土楼风貌的行为将受到严惩,除了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的警告、责令改正等行为外,还有可能并处罚款1000至5000元,破坏行为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