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品热之怪现状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4 本刊策划组稿 总第045期 放大 缩小

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 2008年艺术品收藏市场同样遭遇楼市、股市类似的考验,但从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拍卖情况看,成交相对活跃,尚未出现“拐点”,其中张大千一幅《横贯公路》名作拍下720万港元的高价,超出此前估价达20%;李可染的名作《山水清音》也拍出520万港元价格。4月9日举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埃斯特拉收藏”(Estella Collection)的专场拍卖,推出包括张晓刚、蔡国强、徐冰、曾樊志等名家的100多件作品。由此可见,中国当代艺术品仍然延续着拍卖传奇。

有专家称,2005年是中国当代艺术急速发展的一年,当代艺术品的价值增长在近几年将出现极端的势头,不论拍卖、画廊甚至艺术家个人非市场常规的销售途径,各种数据表明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和喜爱与日俱增,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的增长也不言而喻,尤其是从2005年以来,当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交替上升并在信任危机中回落的时候,许多投资者纷纷转向艺术品市场,而当代艺术不失时机地成为主流投资……

——编者语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涨了两千倍”

徐剑梅

“价格涨了两千倍”

2007年年底,中国当代艺术热引起了许多国际权威媒体的关注,美国的《时代》《名利场》《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纷纷作了重点报道。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撰文说,这些艺术品里的一流作品价格涨了两千倍;而二三流的作品,5年前一万美元就是令人羡慕的高价,如今开口十万美元恐怕对方不见得抬起眼皮。

经历这几年拍卖槌的敲打,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身价已直追安迪•沃霍尔、达米安•赫斯特这样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大家。定居纽约的蔡国强《为龙年所作的计划No.3》2004年秋拍出95.4万元人民币;到2007年11月,他的作品《APEC景观焰火表演14幅草图》拍出了7424.75万港元。

曾梵志1991年初次卖画,要价2000元人民币,对方付给他2000美元,吓他一大跳。到2005年春,他的一幅《协和医院三联画》拍出114万港币,2007年秋,另一幅同名画作拍出了570万美元(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

曾在圆明园画家村里晃悠的方力钧1989年第一次卖画,每张100元兑换券;1992年,他把几张素描“批发”了4500美元,2007年11月,他的《系列2,No.6》以407.3万美元成交……

 价格一飞冲天,至少带来两个直接效应:其一、从作品数量、画廊数量、展览数量、拍卖场次、媒体曝光率、艺术投资额上说,直接促成了一派芝麻开花的兴盛景象,新出道艺术家如过江之鲫,新开张画廊如雨后蘑菇,新涌进的收藏家、投资者,还有公众惊羡的眼球更是“乌泱乌泱”,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其二,这两年,只要谈及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不管圈里圈外人,英美媒体抑或国内报章,简直没有不开篇就谈钱的。

艺术本风雅之事,谈钱——而且是破题就谈钱,多少有点煞风景,但中国当代艺术似乎例外,孔方兄不光是“腻”在作品标签上,简直就滚烫地直接烙在了画布上。不少原本在公共视野甚至艺术圈里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十年苦画无人晓,一拍成名天下知”,知什么?不是知道其作品的艺术内涵,而是知道他的作品卖了个令人咋舌的天价。

中国艺术界怪现状

这当然可以列为21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怪现状,可似乎又不能怪罪谁,只不过飙升的拍卖价格实在太过令人震撼和震惊,以至于无可避免地成为新闻热点。

既然中国当代艺术享受到大量免费媒体广告,无利不起早的商家闻风而动,贤愚毕至便在所难免,而广告效应和由此聚集的投资者人气,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魔豆继续往云里钻。

那么,在历史上,是否任何国家的艺术领域一夜之间骤然繁荣,便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或许不是。

众所周知,英国是当代视觉艺术的大本营,上世纪60年代,以达米安•赫斯特为首的一批文艺青年创造了当代艺术的新天地,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创立和特纳奖的年度评选,不断把当代艺术的公共视野和公众对争议作品的承受力推向更远的地平线。

每年特纳奖入围作品的揭晓和展出,都是英国报章的热议话题。英国当代艺术已经繁荣了几十年,名利双收的当代艺术家不胜枚举,但报道讨论的焦点,永远在这些作品“更富于争议的美丽”抑或“更骇人听闻的粗俗”,而不在它们的价格,也不在它们的创作者的身价。

亚洲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仍是焦点

学东

由于近年来亚洲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家拍卖“大鄂”在今年的春季拍卖都推出了“亚洲艺术周”系列拍卖活动。苏富比的“亚洲艺术周”将在纽约和香港、伦敦三地延续举行,以3月17日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为起点,一直延续到伦敦5月份的“中国瓷器和工艺品”专场结束。其实这个“亚洲艺术周”实际上是“亚洲艺术月”,一共会推出21个专场。佳士得的“亚洲艺术周”是仅在纽约一地举行,时间是从3月18日-21日,拍卖场次共9场。

苏富比力推中国当代艺术

苏富比今年的“亚洲艺术周”以3月17日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为起点,足见他们对这场拍卖的重视,这也是在纽约举行的第5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这场拍卖上拍的标的292件,预计的成交额将会在2310-3340万美元之间。上拍的作品仍然以中国当代艺术品占到多数,张晓刚的《血缘系列2001NO.8》(估价180-250万美元)、《血缘系列:大家庭NO.8》(估价100-150万美元)、曾梵志1996年创作的三联画《面具系列NO.11》(估价80-100万美元)、岳敏君的作品《无题》(估价65-85万美元)、蔡国强的《滚梯:为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所做的爆炸》(估价50-70万美元)、耿建羿1989年的作品《第二状态》等,都是该场拍卖推出的一些重要作品。

此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在4月份将在香港延续,其中较为特别的是这次的“当代中国艺术”专场拍卖除了常规的两个部分之外,还将会推出“仕丹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拍卖的部分。这将会是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专拍。由于藏品数量超过了200件,藏品将会分两部分进行拍卖,其中的110件在香港春季拍卖上拍,拍卖的预估价达到6500-9500万港元。其余拍品将在秋季在纽约拍卖。“仕丹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收藏作品的类型也比较丰富,包括了纸上作品、雕塑、摄影及录像、装置作品。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这次的仕丹莱专拍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收藏,无论是对那些新藏家还是老藏家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张晓刚1995年创作的《血缘:大家庭NO.3》曾经在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亮过相,该件作品的尺寸也较大,有179×229cm,也是张晓刚“血缘”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因此估价也较高,达到了1950-2700万港元(约合250-340万美元)。曾梵志的作品《毛主席和我们》是曾梵志在“面具”系列之后的风格转型的作品,估价270-340万港元。此外,黄永的装置作品《蝙蝠计划》的估价也达到了120-200万港元。该场拍卖中,还推出了几件录像作品,其中包括了汪建伟的录像作品《蜘蛛》,作品估价在5-12万港元。此外,在香港苏富比在今年的春拍还将推出“现代和当代东南亚绘画”专场拍卖。

古董杂项要看佳士得

佳士得在纽约的“亚洲艺术周”则把拍卖的重点放在瓷器、古董的专拍上。例如在3月19日推出的Linda Wrigglesworth私人珍藏的中国丝织品专拍,她尤其专注于清朝服饰的收藏,这次拍卖也是西方首次举办中国丝织品专题拍卖会,其中拍品共150余件,总估价约为300-500万美元。此外,佳士得还推出了Meriem鼻烟壶收藏的第二部分,2007年9月Meriem鼻烟壶收藏第一部分的拍卖额达到了398.8万美元。这次有114件鼻烟壶上拍,估价为230-310万美元。此外,在“中国瓷器和工艺品”专场拍卖中,也有高质量的作品上拍,例如一件五代/辽时期的鎏金菩萨,估价在100-150万美元之间。另一件雕刻精美的墨玉水牛(估价40-60万美元)也值得藏家关注。

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家拍卖巨头看来在3月份展开一番较量。当然他们打的牌重点不同,其中最值得关注就是3月17日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那场“亚洲当代艺术”专拍,透过这次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广泛的引起了国际藏家的注意,并且有明确的资金开始介入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领域,买家群体既包括了私人藏家同时还有国际艺术基金会、博物馆等。这场拍卖的结果给中国当代艺术品在2008年的行情走势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

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中国艺术品市场仿佛一夜之间突然火了,而且大有熊熊燃烧之势。在结束的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币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油画。

据称,国际收藏热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身价抬高了数倍。可那只是国际收藏机构的游戏,因为筹码——当代画坛名将的“原始股”作品在他们手中。因而,这些疯狂的价格和行情的涨跌也都掌握在国际资本的手中。

高 烧 蔓 延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海外不断升温,一股中国当代艺术品“淘金热”正在全球慢慢兴起。

2004年就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同样进入一个高价的时代”,但其兑现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仅仅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完成本质性蜕变,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市场,而且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线也已经成为现实。

2006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令人惊诧的一年,整个当代艺术版块价格整体大幅度抬升。2006年3月31日举办的纽约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其中张晓刚单幅油画作品的成交价甚至已经逼近百万美元的关口,最终以97.92万美元成交;艾未未、徐冰、谷文达等更“前卫”的作品亦涨幅巨大;此外,像尹朝阳、章剑、季大纯等首度或较少出现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取得相当不俗的表现。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心所获得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区域市场中得到了更强的回应,一周之后的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现场的热情几乎达到了“爆棚”的程度。据称,即便大家事先已经因纽约的成功而向上调高了成交的预期,但大部分拍卖结果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刘野的大幅油画作品《烟》以320万港元落槌,杨少斌的《熔化的风景》以210万港元落槌,最终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3亿港元,全场同类拍品只有2件流标。香港佳士得春拍刘小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今年嘉德春拍,陈逸飞的《黄河颂》又以4032万元的高价放了一颗卫星。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随着拍卖价格不断疯长,数以百计的工作室、画廊和私人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涌现。奔走于伦敦和纽约的画廊经销商迈克尔表示,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繁荣,而今正在中国重演。

谁 在 炒 作

艺术品投资在中国才刚刚兴起,艺术品市场还只是一些游资或者私人藏家涉足的市场。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艺术品和艺术家推向疯狂?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疯狂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而是那些国际藏家的杰作。近几年,在纽约、伦敦、瑞士等西方国家活跃着无数私人藏家、艺术投资基金,以及公共收藏机构,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不断地斥巨资收购,使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

据称,一批享有盛名的海外艺术基金开始积极进入或者筹划进入中国艺术版图。5月份,瑞士尤伦斯艺术基金宣告,该基金主导建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月2日在北京开放。据估计,该艺术中心的预算达到了国际级大型美术馆的标准。

实际上,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艺术市场走红,中国艺术品就开始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还是在开拓中国国内的艺术代理布局中,各路资金各显神通。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成立艺术基金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此前,海外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国内不少著名艺术机构背后的资金就来自海外,也有一些海外资金“不太地道”,它们通过设立奖项、冒充学术或公益的方式绕开画廊制度低价吃进艺术作品。

总之,在混乱的开端,一些艺术家、画廊、拍卖行、买家、帮闲者总是心怀鬼胎,在规则建立之前享受最后的狂欢。而低买高卖是艺术品市场遵循的最基本交易法则。既然中国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被低估,这些艺术基金就会大量收购,囤积,等待炒作拉升的机会。

在上海和北京,一些形迹可疑的外国人会在各种与艺术有关的场合露面。他们以各种艺术基金的名义走街串巷,和大量知名不知名的艺术家会晤,同时收买一批“买办式”的中国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媒体。有些野心勃勃的海外艺术基金也已经开始在上海和北京考察场地,准备建立常驻机构乃至艺术空间。他们比本土资本觉醒要晚,但招式更为凌厉和专业。

很多人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名的中国艺术家们一夜间暴富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拍了2200万元,但据透露,当年这幅画才卖了不到100万元,后来被一位印尼藏家收藏。当今许多一线画家和刘小东一样,如张晓刚、方力钧、马六明等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画作都早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而那些炙手可热的价格与他们并无瓜葛。

当人们还没有艺术品投资意识的时候,对于海外收藏家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处女地。当今画坛名将的作品在那时就以很低的价格成为这些藏家们收购的“原始股”,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行情看涨,他们“仓库”里的作品也身价倍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动声色地参加国际大展,老练地造势,然后在拍卖会上大放卫星。尤其是近两年,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热度高峰。但银子也都落入了这些画商或者收藏机构手里。

前 景 难 料

目前,中国当代油画的交易价格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上千万元。然而,中国当代油画的投资前景真如目前所表现的那么乐观吗?

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中的拍品估价为例,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被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其估价在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而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估价竟达880万至1200万港元。齐白石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曾任中国美协主席,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张晓刚,1958年出生的职业画家,没有多少人知道张晓刚为何许人也。

然而,就是这两位在知名度、艺术成就、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能同比的画家,他们画作的涨幅却出现了背离,中国油画价格定位的不合理性由此可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表示,一件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在一个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却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暴涨形成的。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画廊、画商、外国机构甚至画家本人往往与中介机构合作,联手包装画家,利用各种方式为画家造势,并最终达到操纵画家作品价格的目的。如此泛滥的炒作,当代艺术市场怎能不出现泡沫?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认为,当前80%的当代艺术品,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很多滥炒出来的价钱,不过是搭建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在西方,当代艺术在二战之后就逐渐走向成熟了,但作品上大型拍卖会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中间有50年的沉淀期。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刚刚自海外火起来,国内就立即上拍卖会,是不是太快了些?

一些批评家认为,一味追求价格,使得艺术家丧失创造力,不再寻找新的创作领域,变得固步自封,甚至雇用“枪手”按模式画画。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当代中国油画价值不高。中国书画的起源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从未把中国油画列为顶尖艺术。相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艺术成熟期的西方油画来说,中国当代油画还显得缺乏艺术创造力,略显稚嫩。因此真正能进入西方艺术殿堂、被全世界所认可的中国油画家寥寥无几。

当代艺术产生如此巨大的泡沫,缺乏学术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名潞表示,欧美的当代艺术收藏,是建立在大量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安尼•沃霍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美国研究他的著作有几十本,内容非常丰富,收藏家可以清晰地知道安尼•沃霍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买起来比较放心。

反观中国,张晓刚近两年蹿红,但是艺术理论界有谁静下心来研究过张晓刚?方力钧已经红了很多年,目前也没见到深入研究其作品的著作。缺乏学术界的理论支持,收藏者无法真正断定当代艺术的收藏方向,很容易掉进黑庄家制造的陷阱,以高昂的价格买进价值不高的艺术品。而随着理论研究渐渐深入之后,很多早年价钱被炒高的艺术品,将渐渐露出本来面目,被收藏界淘汰。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飙升,的确助长了当代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一批新一代艺术家也脱颖而出。但也不能只顾艺术品的成交数据,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上。毕竟,当代艺术才只有短短30多年,无法在短期内成为经典,甚至有些作品可能在今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一股中国当代艺术品“淘金热”正在全球兴起。

(来源:金融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